天才一秒记住【酷读小说网】地址:kuduxs.com
《搜神记》上记载了这么一件事:
吴以草创之国,信不坚固,边屯守将,皆质其妻子,名曰:“保质童子。”少年以类相与娱游者,日有十数。
《搜神记》
按照原文翻译,这段话的意思是:三国时期的吴国,由于建立时间不久,所以信用靠不住。因此,边防上驻守的将领,都把他们的妻子儿女作为人质留在京城。
其实,这么说有点冤枉吴国了,当时是三国时期,不光是吴国,魏国和蜀国也都这么干。
当时的征兵制度为“世兵制”,也叫军户制或士家制。
玩过光荣出品的游戏《三国志》的,应该也有体会,不管你占领了哪个城市,如果不积极发展生产,征兵的数量会越来越少。
“世兵制”就是要解决兵源和发展生产之间的矛盾。
最早从魏国开始,把士兵及其家属固定为军户,与民户分籍登记,由专门机构管理。户口上是军户,家里的男人就要终身为兵,父死子继,兄终弟及,除非立下特殊功勋,不得改户口。并且通婚也只能在军户之间。
所以那时候谁要是军人,他儿子肯定也会是军人,他孙子也只能是军人。全家都得是军人。
为了避免军人闹意见,在前线叛变,或者开小差逃跑,按照规定,军户的父母妻子要集中在一起居住,万一当兵的在前线出现这些问题,就将以其家属问罪,轻者让他们为奴,重者一律处斩。
军功章或许没有你的一半,但出了事家里得全担。
有时候,高级将领为了避免猜疑,也得主动这么干。《三国志·魏志》上记载,李典整个大家族有三千多户,自愿迁到魏国首都,曹操很高兴,提拔李典为破虏将军。
想得到领导信任,得把全家人搭上。所以能做得起三姓家奴的,只能是吕布这样的光棍。
所以当时各个国家的首都,都住着大量的军户家属,吴国也不例外。
这些军户的孩子还有个特别的称呼,叫“保质童子”。既保质,又保量,保着军心不摇晃。
“保质童子”的父亲都出去打仗了,母亲估计也不怎么管,也不需要教育孩子,反正长大了还得去当兵,没必要学《四书》念《五经》。
所以,这些孩子每天没事就混在一起疯玩,倒也挺开心,仿佛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。
公元260年,也就是永安三年的二月,突然有一个奇怪的小孩,跑到这群小伙伴玩耍的队伍中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