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酷读小说网】地址:kuduxs.com
清朝末年,有个画家叫吴友如。
和传统的画家不同,吴友如主攻的不是山水、花鸟、人物,而是民俗民情。
公元1884年,中国的第一份画报《点石斋画报》在上海出版,其内容就是吴友如的画作。
画报最初随《申报》赠送,后来集结成《上海璧园珍藏》之《吴友如画宝》。
该画册第十二集上册之第十一页上,有一幅画,叫《赤焰腾空》图。
这幅图放到今天,就是一篇非常生动的摄影报道,吴友如既是摄影记者,也是文字撰稿。
据记者吴友如现场报道,1892年9月28日,晚8点左右,在今天的南京城南,突然出现一团火球,从西向东缓慢移动。
火球像一个巨大的鸡蛋,通红通红,但没有强光。当时夜空中有些许浮云,天色昏暗,因此,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移动的火球。
据记者粗略统计,在朱雀桥上,踮着脚尖抬着头往上看的人不下数百,大约过了一顿饭时间,火球渐渐飘远,渐渐消失。
以上报道来自吴友如在画面上方的落款,吴友如还在落款中描述了现场目击者的各种推测:
有谓流星过境者,然星之驰也,瞬息即杳。此球自近而远,自有而无,甚属濡滞,则非星驰可知。有谓儿童放天灯者,是夜风暴向北吹,此球转向东去,则非天灯又可知。
有人说是一颗流星,但是流星瞬间就会消失,但该火球“自近而远,自有而无,甚属濡滞”,所以不可能。有人说是小孩子放的孔明灯,但这一天刮南风,向北吹,该火球却向东移动,所以又不可能是天灯。
现场还有一个老头,说这个东西刚开始的时候是有声音的,只是声音很小,不静下来仔细听根本听不到。
最后,吴友如也是非常迷惑,感叹道:“嘻,异矣!”
实在是太奇怪了。
今天,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有两种,一种是外星人乘坐的飞行器,另一种是球状闪电。
科普一下,球状闪电就是一种气体的漩涡,产生于闪电通路的急转弯处,是一团带有高电荷的气体混合物,主要由氧、氮、氢以及少量的氧化氢组成。
球状闪电通常发生在枝状闪电之后,似乎枝状闪电是产生球状闪电的必要条件。
但是,球形闪电通常只能维持数秒的时间,顶多也就两三分钟,吴友如描述的这一次事件,火球在空中至少有一顿饭功夫,所以可以基本排除球形闪电的可能。
所以,赤焰腾空的确还属于不明飞行物,是外星人的卫星还是飞碟,我们就不清楚了,但这次事件本身,也算是有图有真相了。
其实,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,不管是有没有外星人,有没有飞碟,其实真正能够亲眼目睹的人毕竟是少数。像千頌伊那样能和外星人谈恋爱的,就更是少数中的少数了。
思考一个叶公好龙式的问题:如果你愿意和外星人见个面,你会选择在什么场合?和什么样的人?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漫画路人自救指南》《重生成阴鸷太子的心尖宠》《馥欲香片》《我是一颗武装卫星》《云朵和山先生》《回到我妈制霸内娱那几年》《好莱坞的亿万富豪》《庆余年:范府大宗师》《放学等我》《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