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色山川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酷读小说网kuduxs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赵匡胤如愿以偿坐上了龙椅,不禁踌躇满志。虽然是第一次做皇帝,没有什么经验,但是知道应该派遣使者通知各地节度使们。当务之急就是安抚拥兵自重的节度使们,一旦他们不服,合纵连横,造反起来,后果不堪设想。
我当皇帝了,国号改成大宋了。但是大家的职位待遇都不变,以前怎么样,现在还是怎么样。大家跟着我混,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,我绝不会亏待大家。赵匡胤发表全国电视讲话,对各地节度使们做出庄严承诺。
李重进气急败坏,勃然大怒。什么,赵匡胤这个小瘪三居然上位称帝了?当初他饿得东倒西歪,不成人样,是舅舅好心收留了他。想不到他狼心狗肺,居然恩将仇报。柴荣也就罢了,他是什么东西,何德何能,能做皇帝?我跟他势不两立。韩通呢?侍卫亲军呢?他们怎么眼睁睁的看着赵匡胤谋朝篡位?难道他们都背叛了革命?
太尉,使者来了,你见是不见?下属翟守珣眼见李重进疯子一样,拿着大剑乱劈乱砍,生怕误伤自己,站得远远,小心翼翼询问。他原本以为李重进不会接见使者,甚至一怒之下杀了使者。哪知天不怕地不怕的李重进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,竟然答应接见使者。
李处耘宣读诏书,李重进竟然恭恭敬敬竖起耳朵聆听,表情十分恭顺。使者同志,请你回去告诉老板,我绝对拥护他。我还想回去觐见他,跟他促膝长谈,请求批准。李处耘想不到这位前朝的皇亲国戚态度这么诚恳,似乎真的心悦诚服,反而有些不知所措。哎呀,这是目空一切,桀骜不驯的李重进吗?怎么和传说中的不太一样?
这趟皇差简直太顺利了,酒足饭饱之后,揣着李重进的信返回开封。
李处耘前脚刚走,李重进后脚就下令招募士卒,打造兵器,准备跟赵匡胤大干一场。原来他接受诏书是一个迷惑人的招数,等赵匡胤放下戒备之心后,全力反击,重新夺回江山。典型当面叫哥哥,背后抄家伙的狠角色。
不服赵匡胤的何止李重进一个人,而是大有人在。如果说李重进给赵匡胤灌迷魂汤,那么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就是存心恶心赵匡胤。
使者到了潞州,坐了几天冷板凳,李筠就是不见。哼哼,这里是潞州,山高皇帝远,我不见你,你又能把我怎么样?他的儿子李守节见他这么顽固,看不下去了,和部将们好说歹说,终于劝他低头。李筠虽然态度不好,鼻子不是鼻子,眼睛不是眼睛,总算跪接诏书了,大功告成。
在宴请使者的时候,李筠却又搞出了幺蛾子。别人都在推杯换盏,觥筹交错,他却拿出了郭威的画像,挂在宴会大厅,哭哭啼啼,眼泪婆娑,一副婆婆妈妈的模样。
在宋朝挂着郭威的画像,这不是明摆着根赵匡胤叫板吗?李守节和众部将们吓得头发都竖了起来,连忙解释。
使者大人,我爸爸得了老年痴呆,一喝酒就闹事,请你多多担待。李守节团团作揖,请求使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虽然闹了许多不愉快,但是李筠总算识时务,没有公然大逆不道,使者吃饱喝足,返回开封。
还是一样的流程,宋朝建立,赵匡胤收获最大,做为回报,大大小小的功臣们都获得了好处。
赵匡胤登基,他的名字别人不能再用了,皇帝就是皇帝,拥有种种特权,好生叫人羡慕。赵匡义只能改名为赵光义,他已经升任殿前都虞候了,最重要的谋士赵普则升任谏议大夫、枢密直学士。一个是亲弟弟,一个是最重要的谋士,居然才升了这么点芝麻绿豆大小官。不是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吗?赵匡胤啊,未免太小气了吧?你自己做了皇帝,高高在上,却只给我们这点小小的回报,你的良心不疼吗?
赵匡胤这样安排,其实有难言之隐。虽然做了皇帝,但是龙椅摇摇欲坠,一点都不稳当。别说京师之外,就是京师之内,也有很多人不服,这绝非危言耸听。因为就在前几天,他路过大溪桥的时候,一支羽箭射来。虽然没有射中他本人,但是看得出来,这至少是一次警告。
射杀天子,罪该万死。侍卫们乱成一团,大呼小叫,就要捉拿行凶的刺客。赵匡胤这时展现出了天子的风范,命令侍卫们不要慌乱。敞开胸膛,对着羽箭射来的方向。胸前居然没有狼头的刺青,看来是正儿八经的汉人。有种再射一箭,要不要我在胸前装个靶子,这样射的更准。我驰骋沙场,冲锋陷阵的时候,从来都是明刀明枪,你这样暗箭伤人,我非常鄙视。等了很久,刺客也没有再射第二箭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