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水煮宋朝之旭日初升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酷读小说网kuduxs.com
长久以来,都是中原弱辽国强。自耶律德光之后,辽国就没有单独对中原大规模用兵了。不过发动小规模进攻,突袭边界,掳走人口牛羊,是经常发生的事。这次赵光义大举用兵,围攻幽州。虽然以失败告终,但是彻底激怒了辽国皇帝耶律贤。他揎拳撸袖,吹胡子瞪眼睛。格老子,我不打你就不错了。你居然敢在老虎嘴里拔牙,胆子挺肥呀。不打疼你,你还不知道我的厉害。
太平兴国四年(公元979年),九月初三,耶律贤以燕王韩匡嗣为都统,他就是幽州守将韩德让的父亲。一个汉人,在辽国当上了燕王,应该很有些本事。以耶律沙为监军,率领数万兵马自幽州南下。辽军兵分东西两路,东路军由韩匡嗣、耶律休哥、耶律斜轸率领,西路军由幽州统军使耶律善补率领。
辽军浩浩荡荡,来势汹汹,宋军早就侦查到了他们的动向,并且做出了相应的部署。都钤辖刘廷翰率领一部宋军陈列于徐河,崔彦进带领所部避开大路,沿长城口悄悄进发,迂回到辽军的侧后方。辽军因为在幽州打了胜仗,有些得意洋洋,不免掉以轻心,瞻前而忘记顾后,崔彦进埋伏在侧后方,并不知情。
没过多久,李汉琼和崔翰也带领人马支援刘廷翰。宋军各路大将已经齐聚徐河,还等什么,开战吧。等等,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做,就是拿出赵光义的阵图。赵光义班师之前,交给诸将阵图,并且郑重其事的叮嘱他们。八阵图吸取了天地日月之精华,是他呕心沥血的成果,一定要按照阵图来打仗。
诸将看到阵图,不禁面面相觑。因为按照阵图布阵打仗,那是必败无疑。这是什么阵图,分明就是鬼画符,不打败仗才怪。赵光义部署重兵防备辽国报复,原本是深谋远虑,但是疑心病太重,授以阵图,不免画蛇添足,多此一举了。打仗没有规律可言,就像炒菜一样,一个师傅一个做法,很多时候都是随机应变。外行指导内行,这仗就没有办法打了。如果按照赵光义的阵图布阵,那是邽必败无疑。但是不按照阵图打仗,就是矫诏改阵之罪。众将都不敢背这个锅,左右为难,不知道该如何是好。
右龙武将军赵延进登高眺望,但见辽国气势浩大,力主集中兵力对敌。监军李继隆也表示同意,并且拍着胸膛保证,赵光义日后追究责任,他一个人承担。他只不过是个监军而且,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口气?因为他是李处耘的儿子,妹妹就是当今李皇后。他以赵光义大舅子的身份担保,刘廷翰这才同意把八阵改为两阵。
众将商议,高梁河一战,辽军大获全胜,气焰嚣张,不可一世,力敌不如智取,于是派遣使者到辽军阵营诈降。使者临危受命,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。因为这是诈降,是演戏,万一露出马脚,是要出人命的。到了辽军阵前,必须表演的惟妙惟肖,才能麻痹敌人。
使者手捧降书,来到辽军阵前,被辽军五花大绑,推到主将们的面前。使者非常配合,并且大叫,两国交战,不斩来使。睁大你们的眼睛看清楚了,这是降书,我们要投降。你们认不认识上面的字,要不要我读一遍?韩匡嗣觉得很有意思,于是询问使者,还没有开打就投降,你们这是什么意思?
使者满脸诚恳之情,娓娓道来。瞧你这话说的,还没有开战就不能投降吗?赵光义那个家伙实在不知好歹,在太原打了胜仗,居然不发奖金。省下来的钱,都藏进了他自己的小金库,供自己花天酒地,任意挥霍。他不仅贪财,而且十分好色,彻底寒了我们的心,因此决定弃暗投明。你们看我这张诚实的脸,像是在说谎吗?
耶律休哥和宋军交过手,知道宋军的战斗力和辽军旗鼓相当。还没有开战就投降,这和无事献殷勤,非奸即盗是一个道理。用脚丫子都能想到,分明就是诈降。但是韩匡嗣十分奇葩,却不这么想。这是他第一次统领大部队作战,太想立功了,求胜心切,竟然相信了使者的话,接着商讨投降的具体事宜。无论耶律休哥怎么劝说,韩匡嗣却鬼迷心窍,深信不疑使者的话。
就在辽军松懈之际,宋军发动突然袭击。韩匡嗣这才发觉上当,但是已经晚了。你们这些宋军,怎么说话不算数?使者看上去老实巴交,竟然是个奸细,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。来人,先把使者剁成肉酱。但是使者趁着大乱,早就脚底抹油开溜了。
辽军仓促应战,被打了个措手不及,匆忙撤退。撤退途中,又中了崔彦进的埋伏,前后损失共计上万。主帅韩匡嗣因为这次失败而受罚,降为了秦王。
满城之战,宋军一血幽州大败的耻辱,终于扬眉吐气,士气大振。这场大战说明,宋军能打仗,而且能打胜仗,前提是赵光义这个外行不要横加插手,要懂得放权,让将领们自由发挥。
时间到了太平兴国五年,也就是公元980年,又是科考之时。天下读书人又四面八方赶往京师开封,摩拳擦掌,准备博取功名。
华州下邽有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叫寇准,字平仲,也和其他读书人一样,前往开封考试。他天资聪慧,曾在七岁的时候三步成诗。
当时他的父亲寇相和朋友们喝酒聊天,大家早就知道寇准这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十分聪明,于是让他即兴吟诗。寇准当时虽然只有七岁,但是毫不怯场,写诗对于他来说,简直就是小菜一碟,信手拈来。只见他摇头晃脑,慢慢踱步,走到第三步的时候,《咏华山》诗脱口而出。只有天在上,更无山与齐。举头红日近,回首白云低。全诗虽然平平无奇,但毕竟出自七岁孩童之口,已经十分难能可贵。他才思敏捷,出口成章,神童的名气不胫而走。
他信心满满,参加科考,思如泉涌,超常发挥,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,终于走到了殿试这一步。有好心人提醒他,赵光义那个家伙心理变态,以貌取人,看不中年轻的读书人。因为在他心中,年轻人嘴上无毛,办事不牢。遇到年轻人,往往就会大笔一挥,刷下皇榜。殿试的时候,不妨谎报年龄,多报大几岁。要是能粘上胡子,扮成老生,就更好了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》《港岛风云再起》《开局成为柔弱虫母》【鱼趣阁】《趋吉避凶,从天师府开始》《坏了,被蛇蝎美人捡漏了》【新铅笔小说】《地主家没有余粮啦》《买活》《漫画路人自救指南》
火色山川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酷读小说网kuduxs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