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酷读小说网】地址:kuduxs.com
奥地利的萨尔斯堡很“音乐”,走在街上,到处弥漫着音乐的气息。走在古老的石板路上,仿佛踏在钢琴的键盘上,叮叮咚咚的都是音符。
莫扎特是萨尔斯堡的人文地标。街上,莫扎特的大名让人目不暇接,大到音乐学院、广场、街道、喷泉、文化节的冠名,小到站牌和糖果产品的LOGO都姓“莫”,有点萨尔斯堡都是“莫家天下”的感觉。当然,萨尔斯堡的名片除了大名鼎鼎的莫扎特之外,还有指挥家卡拉扬和电影《音乐之声》的拍摄地等知名“品牌”。人类文明保护区”和“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”则是它的另两项桂冠。
我虽然五音俱全,但没有音乐细胞,所以在“莫扎特”和“美丽”之间我熟悉和喜欢后者。因为阿尔卑斯山脉下小镇的魅力对人们的吸引力与“莫扎特的英名旗鼓相当。
萨尔斯堡虽然也处于阿尔卑斯山脉脚下,但由于身处“门庭”位置,所以,与阿尔卑斯山脉沿途的小镇相比,它有独特的姿色。
在萨尔斯堡,经典的巴洛克风格的中世纪建筑成为视觉的“主角儿”,阿尔卑斯山脉则成了小镇的背景,连周边大片大片的草甸也成为“巴洛克”的陪衬。萨尔斯堡有“阿尔卑斯山门庭”的雅称,是不是有“山里山外”或“门里门外”的意思呢?像瑞士的因特拉肯小镇、德国福森小镇和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小镇都属于山门以里?反正萨尔斯堡给人的印象是跟原生态的小镇相比,它更城市化一点。
说萨尔斯堡“既有“古色古香”的巴洛克色彩,也兼有现代派的时尚风貌更准确一点。这点就是萨市独有的的姿色。
萨尔斯堡市中心(城堡周边)巴洛克风格的中世纪民居、城堡、教堂、花园,古朴、整洁,面带苍桑。门窗、屋脊、砖瓦条石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。每一栋建筑几乎都有故事,故事中的人物、情节都引人遐想。
巴洛克”的艺术风格的建筑,它的年龄应与中世纪比肩,大概有800余年的历史,这里面沉淀的不只是音乐,肯定还有思想,包括文艺复兴的萌芽。“建筑”里产生的“音乐”、“思想”和“萌芽”都是故事,只是故事的主人公们的姓名都随着时光流逝了,仅留莫扎特和卡拉扬等作为代表供人们纪念。
萨尔斯堡毕竟地处阿尔卑斯山脉,山脚下的田园风光自然让人赏心悦目。城周边的草甸上“散落”的数个小镇也有“采菊东篱下,悠悠见南山”的意境。这种意境,是音乐人、假音乐人及我等之辈非音乐都能接受且趋之若鹜的地方。
光说古迹、风景?到了萨尔斯堡你不说两句音乐?环境和气氛都不容你!小城里几乎每天都有几场音乐会,仿佛莫扎特的《费加罗的婚礼》、《魔笛》、《安魂曲》等著名作品的音符就弥漫在洁净的空气中,您愿不愿意,也得听着音符呼吸,踏着节奏走路,音乐在这里无孔不入。
我不懂音乐,更不熟悉大师的作品,但这并不妨碍我与大师之间的心灵沟通。生于斯、长于斯,安魂与斯的莫扎特大师,他的情感、思想及创作的源泉,离不开滋润他的这块沃土。你听,他交响曲里宏伟与壮丽的乐章,有没有阿尔卑斯山的身影?他欢乐与明快的音符里有没有萨尔茨河流淌的音响?他猛烈而悲恸的节奏里有没有雪崩、雷暴般的恼怒?而协奏曲里优美的旋律不就是“缠绵”于草畔与民居间潺潺流淌的碧溪吗?!莫扎特大师我懂你吗?
萨尔斯堡还是电影《音乐之声》的拍摄地。脍炙人口的插曲《哆来咪》、《雪绒花》和精彩的,富有哲理的警句格言,今天读起来仍是“有滋有味”:
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,
定会为你开一扇窗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《秉烛语丝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酷读小说网kuduxs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