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单旁观了下点高粱,朱由校急匆匆的就走了。
高粱能种了,红薯苗也适合移栽了。
这事,得朱由校亲自带头。
用铲子直接从旁边插入土中,轻轻一晃,土壤松动,捏住红薯苗轻轻一拔,整根的红薯苗就下来了。
朱由校一边做一边讲解:“红薯苗子成活性很强,不需要担心拽断根系,也不需要带着土,就这么干就行。”
后面自然有无数的人跟随,有样学样的把不到一千株苗子启下来。
然后来到一片预留的土地上,这是一片非常肥沃的土地,属于那种腐殖质极多,保水能力极强的土地,是杨家村最好的一片地。
此时早就准备完毕,一道道的垄拉起来了。
在一个垄上,朱由校挖开一个小坑,直接把红薯苗子栽下,培好土,又浇了点水。
继续讲解:“这红薯啊,其实不适合如此肥沃的土地,它适合沙土地,适合山坡地,适合无法灌溉的传统作物无法种植的地方。”
但育苗不一样,哪怕已经经过移苗,移苗之后的苗子,还会继续作为苗子,待得长到一定长度,就开始扦插继续繁衍。
土壤沙化严重的土地,适合红薯根系膨大,能提高产量,腐殖质较多的淤积土地,更适合长苗子,正常种植,特别容易长疯掉,藤蔓不受控制的疯长,但用来繁衍的话,挺合适的。
继续种植,一大群人小心翼翼的跟着,看着,人比苗还多。
种苗有限,适合稀植。
两米的行距,一米的株距,一亩地只种了三百株。
朱由校解释着:“正常种的话,这个品种,亩种一千株是比较合适的,贫瘠的土地可以多种点,但不适合超过两千株。”
系统卖的红薯种子种类很多,一般来说,越是追求口感的品种,个头越小,越适合密植,越是追求产量的品种,个头越大,藤蔓生长能力越强,越适合稀植。
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解决粮食问题,所以朱由校选的是一种产量偏高,口感偏差的种子。
这个品种的红薯,单株产量最高能达到三十斤,藤蔓能长到几十米长。当然这是理论数字,实际种植中,基本不可能达到。
有无数人帮忙,这点苗子很快种完。
刘继超愣愣的看着红薯苗子,忽然说道:“好像见过这东西。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