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新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酷读小说网kuduxs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《梦溪笔谈》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事。
沈括早年间在海州(今连云港)当官。有一天晚上,肚子饿了,煮咸鸭蛋吃,却见证了一次奇迹的发生。
要知道,咸鸭蛋在中国的历史也非常久远。南北朝时期,苏州、扬州一带已大量腌制,当时的《齐民要术》中专门介绍过咸鸭蛋的做法:“浸鸭子一月任食,煮而食之,酒食俱用,卤咸则卵浮。”
沈括这天晚上煮的咸鸭蛋,应该是事先腌好的。
沈括的饭量不小,一煮就是好几个,煮着煮着,他发现其中有一个鸭蛋发生了变化,和其他的鸭蛋有明显的不同。
其间一卵烂然,通明如玉,荧荧然屋中尽明。
《梦溪笔谈》
沈括发现,这个鸭蛋光灿灿的,通体透明如玉,发出荧荧的光亮,照得满屋子都明亮起来。
这哪是鸭蛋啊,简直就是夜明珠。
以当时的技术水平,如果说卖鸭蛋的想在鸭蛋上造假,恐怕所需成本比真鸭蛋还要高。更何况,再傻的小贩,也不会用夜明珠冒充鸭蛋卖。
沈括把这只发光的咸鸭蛋拿出来,放到器皿中,过了十多天,这只鸭蛋臭烂腐败得几乎没有了,却更加明亮,发光不止。
沈括说,同样的事,他连乔钱僧孺也遇到过。
沈括并不能解释这件事的原因。不过,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足以解释类似咸鸭蛋这样的东西发光的问题,因为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,当荧光素吸收了氧气和糖分子,在荧光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,便发出了冷光。
有些生物本身并没有荧光素,也没有荧光酶,是由于发光细菌的作用,这些发光菌体内含有荧光素,于是氧化后照样发出光来。
也就是说咸鸭蛋本身并不含可以发光的元素,但下蛋的鸭子如果过多服用了含磷的东西,生出这种荧光蛋也是符合科学原理的。
不过,沈括同时记录另外一件事,就很难用科学来解释了。
他提到一个叫卢中甫的人,有一次早晨,天未亮就起床,看见墙面凸出的柱子下,有个在东西在闪光,走近去看,那东西像水在流动。
卢中甫急忙用油纸扇把它舀起来,它就在扇中荡漾,就像水银一样,发出灿烂的光。再拿烛火照它,却什么东西都没有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